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陕西ECMWF、GRAPES_Meso和SCMOC气温预报的对比检验及订正
王丹, 戴昌明, 娄盼星, 王建鹏
干旱气象    2021, 39 (4): 697-708.  
摘要369)      PDF(pc) (4515KB)(1509)    收藏
利用陕西99个国家气象站2017—2019年日最高(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递减平均方法,对GRAPES_Meso、ECMWF和SCMOC的日最高(低)气温预报进行订正,并作对比检验。结果表明,SCMOC、GRAPES_Meso和ECMWF的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较日最高气温偏高,其中SCMOC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高,ECMWF次之,GRAPES_Meso最低。一元线性回归和递减平均方法对SCMOC的气温预报订正多为负效果,但对GRAPES_Meso和ECMWF的气温预报订正有明显正效果。订正后ECMWF与订正前SCMOC的预报相比,前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偏高。订正后GRAPES_Meso与订正前SCMOC的预报相比,前者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偏低、2018年24 h和2019年24、48 h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偏高。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模式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和稳定性优于递减平均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两个强降水时段差异对比
井宇, 陈闯, 王建鹏, 胡启元
干旱气象    2020, 38 (1): 126-136.  
摘要367)      PDF(pc) (5137KB)(1628)    收藏
基于FY-2G卫星云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小时分辨率降水资料,重点针对2015年6月26—29日川陕交界附近发生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28日03:00—15:00(第1阶段)和28日20:00至29日08:00(第2阶段)\]的云图特征、环流形势、假绝热过程和可逆绝热过程中的不稳定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强辐散的维持,500 hPa切变稳定少动和850 hPa川陕交界气流辐合区维持,为第1阶段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α尺度对流系统(meso-α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αCS)在中高层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影响川陕交界区形成强降水。500和700 hPa切变、低层偏南气流维持是导致第2阶段暴雨的重要因素,切变附近对流云团发展合并影响川陕交界形成第2阶段强降水。与第2阶段暴雨中心相比,第1阶段暴雨中心低层水汽含量更高,暴雨区上空上升气流区伸展高度更高、强度更强,影响第1阶段暴雨区的云层更为深厚密实。两个时段强降水中心气块按可逆绝热过程抬升的不稳定度比按假绝热过程抬升更高;两个时段暴雨中心CAPE高值区均分布在低层800~700 hPa附近,表明800~700 hPa抬升的气块在绝热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均较大;低层有利的不稳定条件和水汽条件相配合,更有利于暴雨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福州长乐机场雷暴及风切变天气特征
丁江钰, 陈小婷, 王建鹏, 葛森, 纪晓玲
干旱气象    2019, 37 (2): 270-27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2-0270
摘要513)      PDF(pc) (1223KB)(2011)    收藏
利用福州长乐机场1998—2015年雷暴观测资料、2010—2015年自动站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机场雷暴及其伴随的风切变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乐机场雷暴天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季最为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持续时间一般在2 h内,l h以内居多;长乐机场偏西方向是雷暴生成最多的方位。54%的雷暴发生前3 h至结束后3 h内伴有风切变,且偏西方向的雷暴伴有风切变的概率较大。长乐机场弱风切变出现的次数远高于中等强度风切变,而强风切变出现次数最少,且出现在偏西方向的概率较高。伴有风切变的雷暴天气主要有4种环流类型:南支槽型、华北槽型、副高控制型及热带气旋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递减平均法对陕西SCMOC精细化温度预报的订正效果
王丹,黄少妮,高红燕,马磊,王建鹏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3-0575
6. 城市化及人为热对西安市气象要素影响差异敏感性分析
王建鹏,薛春芳,黄少妮,王丹,潘留杰,程路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3-0434
7. 西安一次夜间异常增温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
黄少妮1,王建鹏1,王 丹2,程 路3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2-0270
9. 西安不同季节降水过程中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
杨晓春,王建鹏,白庆梅,惠 英,解 斌
干旱气象   
10. 盆地地形下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对周边降水的影响
王建鹏 ,孙继松 ,王式功 ,张弘,薛荣 ,惠英
J4    2011, 29 (2): 168-173.  
摘要1135)      PDF(pc) (1383KB)(1580)    收藏

利用陕西省西安市及周边14 个气象观测站最近40 a( 1966 ~ 2005 年) 冬季( 12 ~ 2 月) 、夏季( 6 ~ 8 月) 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各站风向资料及西安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并尝试给予简要的原因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 ( 1) 由于城市规模的发展,冬夏季均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明显“热岛”,西安城区与临近区域的温度梯度在加大。热岛强度、影响范围冬季强于夏季; ( 2) 无论冬夏季,温度空间距平差0 ℃线都呈Ω 形,在其东西2 侧分别有冷中心或冷区,暖区( 暖中心) 冬季强于夏季,西侧冷区( 冷中心) 夏季强于冬季,东侧冷区( 冷中心) 冬季强于夏季。冬夏季,降水总体分布的第1 特征是: 在Ω 形东、西、南侧冷中心( 冷区) 降水量均增加,在暖舌北侧均减少; 总体分布第2 特征为: 夏季东北少、西南多,冬季西少东多。2 季节都存在个别站点的局地性差异; ( 3) 第1 特征的形成机制是明显的“温度锋区”;第2 特征形成机制是由热岛效应和季节性变化的环境风场间相互作用,降水的季节空间分布差异是由冬夏盛行风变化引起的; 因地形造成盛行风方向的不同是导致降水空间分布复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